所在位置:首页 > 纪法广角 > 津外风采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从“埃尔夫舞弊案” 看西方跨国公司在非洲的行贿轨迹

今年8月,在巴黎法院担任多年金融法官的法国反腐败先锋伊娃·乔利被英国一非政府组织授予一项荣誉,表彰她对税收公正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巴黎法院担任金融法官的30年间,乔利曾经办过多起贪腐大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上世纪90年代震惊世界的“埃尔夫舞弊案”。由于案情复杂、金额巨大、涉案官员众多,该案件被称为自二战以来西方最大的反腐案。

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经常谴责非洲国家“缺乏透明度”,但在乔利看来,跨国企业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们在幕后推动并纵容非洲的腐败,以此维持欧洲对非洲的大肆掠夺。

西方跨国公司一手推动腐败在非洲蔓延

这场“世纪之审”的开端,原本只是一次针对法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的正常审查。但乔利很快在一家纺织公司的数据中发现了不正常的资金流动,并在长时间调查后她确定该公司从埃尔夫公司得到了不正常的支持。

1989年,法国汤姆逊电气公司秘密筹划向境外出售6艘拉斐特护卫舰,被法国外交部否决。为了拿下这笔高达146亿法郎(约合人民币142亿元)的巨大订单,这家公司通过埃尔夫石油公司前总务经理阿尔弗雷德·西尔文,向当时担任法国外长的迪马发起了“糖衣炮弹”。

西尔文以6000万法郎的“工资”,雇佣迪马的情妇荣古尔为埃尔夫公司顾问,专门负责与外交部的关系,并送给她一套价值1700万法郎的豪宅。为了迅速打通关系,西尔文几乎每天都要和荣古尔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办公室里碰面,研究如何取悦迪马。

年轻时当过模特的荣古尔身材修长、肤白貌美,而且善解人意,出手阔绰。她自称拿着埃尔夫公司提供的信用卡,支付迪马与自己的各种奢侈开支,有时一个月就花超过20万法郎。有一次在古希腊艺术展上,她一口气花26.4万法郎,买下了13件迪马心爱的展品。

种种别有用心的讨好之下,迪马很快就对荣古尔言听计从,后者极力推动的军售也“顺理成章”地在1991年8月成交。事成之后,西尔文本人也在其中收取了15亿法郎的高额佣金。

根据荣古尔后来向检方的供认,6艘拉斐特护卫舰的佣金是30亿法郎,60架幻影战斗机的佣金是25亿法郎,其中埃尔夫石油公司只拿到了1.6亿法郎的“酬谢”,其余部分的流向不得而知。

1997年,这起惊天大案被披露出来后,震惊了整个法国政坛,最终有30余名高官被判有罪,锒铛入狱。

2001年5月30日,法国司法部门对“埃尔夫舞弊案”作出判决,迪马以“非法挪用社会财产罪”被判处2年6个月徒刑并罚款100万法郎,西尔文被判4年徒刑和罚款200万法郎,荣古尔则被判3年徒刑,并罚款150万法郎。

闻讯后流亡菲律宾的西尔文曾表示,他掌握大量埃尔夫石油公司向高官行贿的所有名单和证据,涉及数量很大的法国政要,一旦公开,其威力足以“摧毁法国20次”。

更令人不安的是,乔利在调查中发现,被称为法国“世纪审判”的“埃尔夫舞弊案”,只是跨国公司腐败网络中的冰山一角。埃尔夫石油公司从非洲赚取的巨额利润中,只有少部分回到非洲,更多则留存在法国,用来满足非洲高官的日常花费,包括维持其妻儿情妇奢靡的生活方式。

2003年6月,有“非洲石油先生”之称的埃尔夫前高管达哈罗告诉法庭,他曾在一年内向多位非洲国家高官行贿。

在包括乔利在内的多名专家看来,非洲被贴上了全球最腐败地区的标签,但始作俑者却是大肆行贿的西方跨国公司。它们为非洲高官在伦敦、瑞士等地开设账户,支付动辄上亿美元的贿款,以此维持对非洲资源的掠夺。

正是西方跨国公司一手推动了非洲的腐败,并以损害非洲为代价为自身谋利,非洲人却一无所有。

腐败给非洲造成巨额损失

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今天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非洲人增加了1亿。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口比例最大。

腐败则被视为非洲难以摆脱贫困的罪魁祸首。

据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估算,非法资金流动每年给非洲造成大约500亿美元的损失。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其中超过300亿美元来自逃税和避税,20亿至30亿美元为官员受贿。

2018年1月,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维拉·松韦透露了更惊人的数字:腐败导致非洲每年损失1480亿美元,约占非洲平均GDP的25%。由于跨国公司避税,非洲国家损失的钱比他们获得的发展援助还要多。

有的非洲国家主要出口黄金,但该国的银行通过一项研究发现,该国政府从黄金中获得的回报率不到1.7%。这意味着,其余的98.3%均被跨国公司收入囊中。如1990年至2002年,该国出产了价值52亿美元的黄金,政府只获得了8730万美元的企业所得税和特许权使用费。

在中部非洲某国,一些西方国家的商人通过政治关系拿到了建设水坝的项目,并从中赚了数百万美元。但项目失败了,当地人不得不忍受干旱和不安全的水源。

在一些非洲国家,精于金融手段的政府高官们在跨国商业机构的“帮助”下,拿到了新印制的钞票和大部分外汇储备,导致当地通货膨胀和食品价格飞涨,银行金库空空如也。

为了方便跨国公司在环境优美的自然保护区建造豪华住宅,有的非洲国家在高官授意下,签署法律,放弃对森林的环境保护。普通民众饿着肚子,甚至只能喝到被污水污染的地下水,精英们却住在奢侈的“高尚小区”里。

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非洲最大的铜矿生产国,铜矿特许权使用费曾低至0.6%,企业税率“实际上为零”。非洲国家的平均税收收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远低于经合组织的35%和欧盟的39%。

非洲的矿藏源源不断地流出,但百姓依然困顿,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跨国公司和政府高官。

在非洲大陆经营的十大跨国公司中,只有一家位于南半球,其余分别为3家美国公司、3家加拿大公司、两家澳大利亚公司和一家英国公司。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发生在非洲的跨境腐败案件中,99.5%的案件不涉及非洲本土公司。

非洲为打击腐败付出了高昂代价

近年来,许多非洲国家政府以及非洲联盟都宣布打击腐败是其首要任务。

但是,反腐机构的力量仍然薄弱,非洲大陆的公民大多要通过行贿才能获得医疗、教育等最基本的服务,最贫穷人群行贿的可能性是最富有人群的两倍,而且更有可能成为腐败行为的受害者。

事实上,根植于石油财富流失的腐败,早已引起了广泛担忧。

然而,打击腐败的代价十分高昂。

一方面,大多数非洲政府缺乏足够的资源、技术、经验或专业知识,来对付大型跨国公司。即使是在西方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帮助下,也很难找到非洲政府成功起诉和罚款跨国公司的案例。

2010年,非洲某国与西门子达成了一项庭外和解,以数百万美元的“价码”撤销指控。2016年,非洲最大的手机公司MTN集团因违反多项监管规定,被该国政府开出了17亿美元罚单。这个数字虽然惊人,但远低于政府最初的要求,许多国民对此并不满意。

另一方面,目前在非洲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当局在彻底终结腐败方面摇摆不定。毕竟,大多数非洲经济体还不成熟,仍在努力站稳脚跟,迫切需要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发展资金,因此它们对调查和惩罚行贿等任何可能阻碍企业发展的行为都持谨慎态度。相反,大量政客倾向于从中“获益”。

更何况,仅靠逮捕和惩罚政客或跨国公司高管,还远远无法改变他们的继任者从非洲资源中谋利的趋势。(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