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贵在精准

江苏探索政绩考核新路径,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变多头考为综合考,从重规模到重发展质量;天津市和平区坚持“群众说好才是好”,将群众评价引入考核工作……岁末年初,年度考核工作陆续进行,考什么、怎么考,各地进一步优化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注重考用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

政绩考核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发挥着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从党员干部的角度看,按照考核要求,梳理一年来的工作实绩,便于督促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聚焦重点,挖掘本职工作价值。同时,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指标,突出重实干、重实绩导向,能够发挥“纠偏”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从党组织的角度讲,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干部评价结果,有利于破难题、补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

什么样的考核内容,决定了干部怎么样的努力方向。考核考的是干部实绩,就要坚持与时俱进,看领导干部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如何,看其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如何,就要在重大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江苏把年度综合考核分为3张“考卷”: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党的建设成效评价、社会满意度评价,后两者一起作为乘数与高质量发展实绩相乘,释放“叠加效应”。考核的方向和重点明确了,干部抓工作的导向也就一目了然。

考核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想要把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辨别出来,就要在考核方式上下功夫。不能光看领导干部成绩单,靠纸上“数字”简单作判断,更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标准,而是要现场“实地看”“坐下谈”“蹲点考”,按照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干部开展考核,全面准确了解干部的实际表现。实践中,有的地方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干部的“正衣镜”、政绩的“度量衡”,看干部是否做了得人心、暖人心的事;有的把功夫下在平时,注重多渠道、经常性、近距离了解干部;有的到重大斗争一线察德辨才,比如结合在抗疫斗争中的表现作出科学评价。全方位、多角度考察,说到底是为了全面掌握干部干事成效、担当作为情况,营造真抓落实的干事谋业氛围。

考核工作做准做实是关键,但不能“一考了之”,还要注重评价结果运用,避免考用“两张皮”。既画好干部政绩“立体像”,又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查漏补缺等紧密结合起来。江苏从2019年以来,21名省管干部因不适宜担任现职而被调整下来;河南对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进行通报表扬。用好评价成果,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以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激励干部扛重活、打硬仗、创实绩,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才能不断显现。(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