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韵清风 > 清风艺林 > 正文

廉苑|袁黄(了凡)纪念馆

袁黄(了凡)纪念馆于2017年5月对外开放,是纪念明万历年间重要思想家、曾任宝坻知县的袁黄(了凡)的一座历史人物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在宝坻区南城东街原大觉寺内,为独体院落式,由三座起脊平房式建筑组成,其中一座为佛寺原罗汉堂改建,两座为重修配房。院内有塑像、浮雕、假山、石桌凳、绿竹和盆景,外有苍松掩映,绿草成坪。重修之罗汉堂保存辽代建筑风貌,新修配房为全木质仿古建筑,整体结构和谐,色调庄肃,古朴典雅。

馆内三座展室分别为向善堂、治心堂、省身堂,由画像、楹联、文字图片和书籍组成,从不同时段、不同角度反映袁黄生平和善政、修身、治学的多方面成果,是人们了解袁黄、特别是其治理宝坻善政的基地,也是了凡思想文化研究和传播的平台。

向善堂主要介绍袁黄的生平,由24块展板组成,分述袁黄一生重要年份的经历、事迹和成就。堂内塑有袁黄半身像,印有《了凡四训》节选。

向善堂内袁黄塑像。塑像微微低头,目光慈祥睿智,左手握一卷《了凡四训》,右手抬起,似是语重心长,娓娓道来,先生右手食指上指,与上面的匾额互为呼应,恰恰指出了《了凡四训》的要义——“命由己造”。

《了凡四训》是袁黄在宝坻任职期间做成。全书共1.1万多字,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组成,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几百年来,刊行上千万册,海内外影响广泛,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善书。

治心堂主要介绍袁黄治政宝坻五年间的善政,由两幅大型壁画、两块大展板和24块小展板组成,配有大量说明文字和图片。展柜陈列有袁黄各种版本著作和相关书籍。

袁黄自公元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至公元1592年任宝坻知县,到任时五十六岁。明代宝坻为“九河下稍”, 东南直通大海,西部香河等地每遇大水泛滥,沥水要流经境内入海,使本已成灾的宝坻灾上加灾。另有海潮倒灌,不能泄下,常常是十年九涝,百姓苦不堪言。面对宝坻地瘠民穷、弊政冗多的现状,袁黄实施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举措。众多积年的顽政痼疾被革除,宝坻贫苦百姓的负担大为减轻。根据宝坻低洼滨海的地理环境,兴修河道,疏导沥水入海。直到现在,宝坻还存有袁公坝、窝头河、箭杆河故道、袁公渠、袁公桥等当时治水旧址。

堂内浮雕表现的是袁黄劝农的场景。当时宝坻的水稻引种,是现今的天津地区首次出现,比《农政全书》作者徐光启来津试种还要早20年,因此,袁黄被称为“天津南稻北种第一人”。

袁黄在任期间,号召百姓开垦荒地,使大片草滩变成良田;平治水田,把江南种稻之法引入宝坻;编著农书,将先进耕作技术传给民众;奖掖农桑,使百姓勤于耕织;兴教励学,使宝坻文风鼎盛;轻刑诲囚,使各自改过新生;施行教化,使士民重德知耻;扶危济困,上万人得脱灾厄,宝坻百姓的生计和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呈现了建县后少有的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局面。

袁黄因在宝坻政绩卓著,上调兵部。宝坻民众十几天前就不约而同到袁黄登船处送行。离别时,空城相送,百姓依依不舍,直至深夜,岸边跪送良久。

省身堂主要展示的是袁黄著作和相关书籍。其中有宝坻广济寺特别赠送的袁黄当日倡议刊刻之《大藏经》全本168 卷。两壁分别为孔子像和袁黄《了凡四训》手书屏条。堂内配有木质桌案,可作小型会议、宣讲和研讨场所。

上图为幻余禅师与袁黄谈经论道场景

袁黄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不仅为宝坻人留下了《劝农书》《京都水利考》等农学水利专著,还在政务之余编著刊刻出版十多部多学科著作。离职回乡后,又编著《嘉善县志》等多本著作。袁黄一生编著书目有二十多种,达数千万字,其中一些著作今天仍被学界所重视。

2018年11月6日,袁黄(了凡)纪念馆被天津市妇联授予“天津市家教家风创新实践基地”称号。2019年1月15日,袁黄(了凡)纪念馆被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馆地址:天津市宝坻区东街12号;开放时间:每周二、四、六上午9:00—12:00;讲解预约电话:29241238)

(来源:宝坻区纪委监委、宝坻区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