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了,在全国执政70多年了。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走过的光辉历程,特别是执政的历史经验,对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时期如果划下限的话,从历史学、政治学角度可以划到21世纪中叶。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开始的,在局部执政是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所以,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研究应当贯通党的整个历史。本文试图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奠基、新路、新境界,进行纵向论述和横向分析,最后对党的执政经验进行概括总结。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奠定和探索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政党政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才出现的。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组织最集中、最复杂、最高级的形态。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逐步陷入苦难深重、悲惨屈辱的深渊。同时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在近代中国,谁能肩负和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历史和人民就会选择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8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开展自救,发起洋务运动,进行预备立宪;农民阶级举行太平天国起义,掀起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这些斗争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但一次次都归于失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仍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样,肩负两大历史任务的重任就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在全国取得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基础是逐步奠定的。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局部执政,这为后来在全国执政积累了初步经验。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临时宪法的形式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确立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新中国建国纲领作了进一步确认和完善。由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则成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切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历了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的历史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课题。因此,中国在很多方面开始学习和模仿苏联。然而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很快发现苏共在执政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党的八大路线的制定,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整党和一系列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的斗争,调节各种社会政治关系,以及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就是这一时期党治国理政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而后来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在政治思想领域搞阶级斗争扩大化以致最后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则是党在探索中的失误。其结果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执政道路探索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十分宝贵,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为以后接续探索打下了重要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执政基础的奠定和探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和最显著标识,就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完成了救国、兴国的历史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新路的开创和拓展

中国共产党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开创执政新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了党执政的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创立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党执政的新路,引领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拓展执政新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拓展了党执政的新路,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坚持和拓展执政新路。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拓展了党执政的新路,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执政新路的开创和拓展,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和最显著标识,就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完成了富国的历史任务。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新境界的开辟和升华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开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使命和主要历史任务。

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提出了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转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后,针对我国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新发展理念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立场和目的,明确了新的发展手段、方法和路径。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越是接近民族复兴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在保持发展的同时,要防控各种风险,特别是要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外关系的新理念新主张。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对外关系的新理念新主张,这个理念和主张用中国智慧把对外关系的正确处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等,建构了以党的领导制度为统领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制度体系。党的领导得到极大加强,党的领导优势和组织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这个思想由“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八个明确”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十四个坚持”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为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执政新境界的开辟和升华,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和最显著标识,就是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经过这个时期的奋斗,新时代将完成强国的历史任务。

四、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经验

总结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和建立新中国后执政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执政的新鲜经验,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对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对于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领导地位问题。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指导思想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恩格斯曾强调,“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历史任务,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接续实现指导思想的承前启后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路问题。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方向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但是历史表明,要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成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道路,照抄照搬别人从来不能取得成功。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执政取得的最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依靠力量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守这一立场,任何时候不动摇不偏移。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任务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动力问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问题。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长期实践中,丰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使之成为党特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民主集中制正确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反映体现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利益和愿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制定和执行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中国共产党要建好党、管好党,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必须坚持这一根本组织原则,保持和发挥好我们党这个特有的制度优势。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方式问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就是探索和遵循执政规律,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进行执政。民主执政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依法执政就是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基本内容,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必须将这个执政方式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共同思想基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和国家中都是如此。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中国,毫无疑问,全社会共同的思想基础不能是别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通过法定程序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社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条件。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战略支撑和国家柱石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拥有强大军队和巩固国防,是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基本条件。我们的人民军队是在党的领导下孕育产生、发展壮大的。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是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大革命时期党建立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党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党巩固和加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建立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建立统一战线,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团结,扩大社会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条成功经验。我们要不断发展壮大新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为祖国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寻找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必须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外部条件问题。良好的外部条件是执政的重要资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对外交往,成效卓著。从处理国家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政党关系的四项原则,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制定的正确对外方针政策,为我国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条基本经验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自身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负有历史使命的政党。党要始终拥有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资格,就必须勇于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了根本依靠,中华巨轮就有了压舱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有了强大的政治保障。(曲青山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