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暖心行动“打通最后一公里” 法律援助送到家门口

“法律援助,不是在大厅里坐等百姓上门接受服务,而是要走出去,深入到社区,走到百姓身边,为其提供帮助……”为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和平区司法局“打通最后一公里”,把法律援助送到百姓家门口。

初冬天气,寒气袭人。和平区新兴街卫华里社区的小礼堂内却暖意融融。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预防讲座吸引了众多听众。

“从别瞎买保健品到别瞎投资理财产品,再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定,以及怎样预防集资诈骗……”和平区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杨东以案析法,刻意将专业的法律术语转变为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

“杨老师讲的都是我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场40分钟的讲座下来,现场听众反映,“干货”满满,受益匪浅。

今年6月份,为加强法律援助政策宣传,提升社会知晓度,满足群众法律需求,和平区司法局开展了“法援出征”活动,卫华里小区是该活动的第17站。

“在之前的法律宣传服务月中,我们曾积极向社区人大代表、社工、群众征求意见,倾听居民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需求。部分群众反映,对法律援助申请的范围、受援标准不清楚。回应社会关切,让困难群体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服务,是我们启动‘法援出征’活动的初衷。”和平区司法局党委书记杨福明说。

“面对面”为老百姓宣讲法律知识,及时梳理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归纳出人们比较关心的热点,确保讲解内容具有及时性、针对性。这样的讲座,杨东已经讲了17场,每场讲座前,都要精心准备一番。

虽然社区工作人员每场讲座都会为杨东安排座椅,但杨东还是坚持站着讲。因为在他看来,给百姓普及法律知识,是一名司法工作者最基本的职责所在。

“法律援助预防措施+法律援助程序形成完整的法律援助体系。法律预防措施做得越多,进入程序的法律问题就会越少。”和平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科副科长陈璐介绍,今年以来,和平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已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603件。

今年75岁的汤大爷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年初的时候,老伴被车撞伤了,赔偿问题双方一直未达成一致。本来是要走诉讼程序的,正好赶上和平区司法局的同志们下社区普法。就我家的问题,他们提供了法律援助,没想到,20天就拿到了赔偿款。”汤大爷说。

“‘法援出征’的路上,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市民’群体。他们怀揣梦想,从各地来津为生活打拼。”杨东说,为了帮助“新市民”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按照法律程序有效处理,和平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与公安和平分局、和平区人口流动办公室共同建立了“新市民法律服务微信群”。

杨东的手机上就有两个这样的微信群,活跃度很高,“聆听他们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给予相应的法律援助服务,避免因为不懂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杨福明告诉记者,“法援出征”活动还在继续进行中,最终将深入到全区6个街道64个社区,“要让和平区的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让更多符合受援助条件的老百姓得到政府的法律帮助。”(记者 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