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纠风志愿者谈纠风成效

编者按

2013年8月,经天津市纪委批准,本市成立纠风志愿者队伍,来自各行业的1000名志愿者,成了纠风游动哨、侦察兵,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监督党风政风行风,作出了重要贡献。5年多过去了,志愿者对纠风成效有哪些感悟?本报记者专访了其中的三位代表,他们这样说——


退休干部、纠风志愿者赵立: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又回来了

我是2003年加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发起的纠风志愿者团队的,是天津最早的一批纠风志愿者之一。党的十八大之后,这支队伍由市纪委纠风办正式命名,队伍也由300人扩张到1000人,有1个市直属队和16个区队。我在市直属队。

市纪委正式成立纠风志愿者队伍时,我第一个报名。那时我在负责服务质量工作,经常接到用户投诉。我们公司对服务质量投诉处理的态度就是“零容忍”。参与市纪委组织的纠风工作后,才明白纠“四风”没那么简单。

讲实话,中央八项规定公布执行后,我对能不能刹住“四风”还真没信心。心想,这么多年的顽疾,已经成习惯了,一下子能扭转过来吗?真正进入角色,才发现这一回是动真格了,查处的力度之大,涉及的问题之细之深,前所未有。就说查公车私用吧,你得往边边角角的地方去,因为车主也学“聪明”了。有一回,在五大道暗访,我发现一辆轿车停在一家酒楼旁边的胡同深处。心想,把车停那么隐蔽地界儿,一定有名堂。我走到车跟前儿,发现这车身上还喷着“公务用车”的字样。我马上用手机拍下照片,上传到市纪委。这辆车是不是公车私用,需要核实。没几天,市纪委给我回复,这车的确是公车私用,已经责成车主单位拿出处理意见。

今年元旦期间,天津与北京互查,因为是资深志愿者,我作为天津市的唯一志愿者代表,随市纪委到北京去查纠“四风”。现在有些人搞“四风”跑到天津外边去,手段越来越隐秘,花样也越来越多。津京两地互相查,就是查纠隐秘变异“四风”的一个措施。在过去哪有这么大的力度!

你可别小看了志愿者的作用。你想想,过去吃吃喝喝、开公车办私事,太平常了,现在你再看看,这种问题少多了。市里反复强调,要密织监督网络。我理解,志愿者就是撒向全市的一张网,天罗地网让“四风”问题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无处可逃。

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再提个醒。以往,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看做是小节问题,现在叫“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是个政治问题。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中央不让你做的你做了,老百姓不赞同你做的你做了,你没有同中央保持一致,失去了民心,就叫不讲政治。

“四风”问题由甚嚣尘上到逐步偃旗息鼓,真让我没想到。多少年没解决的问题,现在给刹住了,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功绩。要不怎么说中央八项规定是一张名片呢!现在回过头去看风气的变化,我感觉就是大变样,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又回来了。


公务员、纠风志愿者张可婕: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成为常态

我是做税务工作的。我们志愿者团队是一个人才济济的队伍,各行各业,相当广泛。这样的构成,对查纠“四风”问题很有帮助。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我们熟悉那些“套路”,再深的套路也逃不过纠风志愿者的眼睛。所以,天津的纠风行动,一直在全国很有影响力。

“四风”问题,对社会风气的毒害就不用说了。就说我熟悉的行业吧,税务局管着企业的利税,管着国家的钱袋子。客户请客送礼,过去是常事儿。党的十八大之前,公务人员公款消费数额惊人,有人说一年喝掉一个杭州西湖,吃掉一座三峡大坝,想来不夸张。现在,这种现象至少在我们局是没有了。市纪委监委每到重大节假日都发文件,公布举报电话,三令五申要求党员干部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是个政治问题,不是生活小节问题。共产党真的是说到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大家有目共睹。5年多时间,变化这样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可以说,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全方位变化,全方位,就包括查纠“四风”带来的社会风气的好转。

参加纠风志愿者工作,自己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行使人民监督权力的自豪感。我自己也是在窗口服务单位工作,纠风志愿者工作对我自己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它逼着我学习新知识。比如,查我不熟悉的行业,我就得提前做功课,了解这个行业的相关知识。

最近学了个新词,重整行装再出发,我想这也是对纠风志愿者的要求。我作为一名民革党员、民主党派成员,去监督中共党员干部的行为,责任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要让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发挥积极作用,我觉得天津就是这样做的。在咱们天津,这种监督已经成了常态。坚持下去,一定能实现海晏河清。这也是咱纠风志愿者的共同目标。


民营企业家、纠风志愿者严冬(化名):从应酬中解脱了

纠风志愿者与纪检监察人员一起察访。 (资料图)

说起我对“四风”问题的看法,可以用“深恶痛绝”来形容,因为我是深受其害啊。企业做了十几年,过去最大的负担就是应酬。每天我得想着怎么应酬那些手握权力的人,我把他们都当“领导”。逢年过节,早早就安排人买这买那,到了日子口儿,还得派专人挨家挨户去打点,就连领导的司机也得关照到。至于领导家中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但凡得到信儿,都得有所表示。人家通知你,还得说是看得起你。你想想,我们公司面对那么多客户和管理部门,一年到头,光是忙这些就够我受的了。

要说对纠风成效的感受,一个字,赞!你瞧,这个中秋节,我什么也没准备。过去可不行,过去有一个班子管这些事,到这个时候,光是约饭局就得排半个月,天天有酒局,天天喝得晕头转向。花钱买罪受,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也没办法。风气如此,不随大流儿,生意还做不做?说实话,企业圈的许多朋友非常反感这些应酬,又伤身体又费钱。以前,我一位朋友的公司一年用于酒局的费用要花几十万元。我们公司一年的应酬起码占利润的3%左右。钱还是小事,关键是时间都消耗在应酬上了,而这些支出是可以避免的。可是你只能跟着感觉走。不联络联络感情,总觉得心里没根。

我说现在的风气好了,是有根据的。今年春节,我想请几位公务人员吃饭,人家根本就不来,派人去送礼,也被一口拒绝。有人说,合规矩的事都给办,这些就免了吧。还有人说,再整这些就是害我。这变化真是太大了。

今年6月,纪委聘请我为特邀监察员,我二话没说就接受了。“四风”问题确实毒害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我认为,纠正“四风”问题,也得从自己做起,首先是自己不去做,不请不送,就是不助长“四风”。当了特邀监察员,又是纠风志愿者,就更得守住底线了。查纠“四风”这件事做好了,善莫大焉。至少,我现在是受益者,我们做企业的都有这样的感受,再也不用为应酬往来发愁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中央八项规定把我们企业家给解脱了。


记者手记

“志愿者”这个称谓,多与急人所难、扶人所困联系在一起。但是纠风志愿者却不为人所熟知,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有时候扮演“地下工作者”角色。每到重大节假日,在一些娱乐消费场所,会有他们的眼睛盯着。不经意间,你可能因为公款消费、公车私用或者服务态度不好,被纪检监察部门调查、曝光。这种隐秘的查纠方式,是天津市纪委监委的一个创举。纪检监察机关、政府职能部门、纠风志愿者、媒体记者,四位一体、分工协作、同向发力的查纠模式,令搞“四风”者望而生畏。

国庆节即将来临,提醒各位切莫忘记,中央八项规定是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纪律红线。也别忘了,纠风志愿者就在你的周围盯着哩!

(记者 杨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