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摘要:加强基层监督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的有力举措,也是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的有效保障。我市在做实基层监督、提升监督质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群众有事儿就来联络站反映问题,有时没事儿也来唠唠家常。图为河西区越秀路街惠阳里社区居民和联络站工作人员交谈。

滨海新区泰达街华纳社区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工作人员接待社区居民来访。

如何激活监督“神经末梢”、打通“最后一公里”,关系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进,关系着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果。

前不久,市纪委监委举办全市基层监督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记者跟随走访了西青区中北镇中北斜村、河西区越秀路街道惠阳里社区,以及滨海新区泰达街道华纳社区,亲身感受到了我市着力加强基层监督,破解“水流不到田头”问题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

为监督装上“监控探头”

“前段时间,村里修建北门,以前遇到这事,村委可能就是在大会上给大家公布一下,说一句‘咱村打算修一个北门,预算投入多少’就行了。现在可不行!勘查、设计、施工,这每一步,不仅村民眼睛亮得很,咱联络站也是时刻提醒。”中北斜村党总支副书记、纪检监察员刘惠霞说,“我们这种‘一站两员’的监督网络,不仅扩大了监督覆盖面,还提高了办事效率,运行一段时间以来,得到了村民的好评。”

今年,西青区出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实施意见,而刘惠霞所说的“一站两员”正是在意见出台后,形成的“镇(街)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工委)+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纪检监察员+廉情监督联络员”的监督网络。“随着基层监督的不断加强,班子成员和村工作人员接受监督、廉洁用权、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升,村民对‘两委’班子的信任不断增强。”刘惠霞欣喜地说道。

不只是西青区中北镇中北斜村这一个点位,在走访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了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的作用。河西区贯通区、街、社区三级监督职能,建立领办、转办、督办“三办”机制,以《问题转办单》的方式,倒逼职能部门服务基层力量下沉,及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滨海新区以建立健全基层监督体系推动纪检监察职能向村(社区)延伸的工作意见为总体设计,从区、街镇、村(社区)三个层面,细化出涵盖培训、考核、联动协作、联络站工作规范等内容的23项配套制度,确保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在与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的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的交流中,记者看到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切实起到了“监控探头”的作用,让基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切实受到监督约束、感受到严管厚爱;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事有人管、利益有人维护,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

完善工作机制:

激活监督“神经末梢”

时间追溯到一年前。

2018年7月,天津市纪委监委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出台了推进监察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的指导意见,在乡镇、街道分别设立纪委监察组、纪检监察工委,从机构、人员、职责、权限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为推动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绘制了“施工图”。

一声号令,全员行动。按照市纪委监委要求,各区纪委监委统筹区内资源,配齐配强力量,确保机构到位、编制到位、人员到位。与此同时,市纪委监委统筹指导,要求各区结合区情实际,整合基层监督力量,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安装上“监控探头”和“远程扫描仪”——在村(社区)设立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由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或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等兼任,配备若干兼职联络员或信息员,广泛收集廉情信息和涉及公职人员作风的社情民意。截至今年2月,全市各村(社区)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共配备联络员或信息员5298名。

见人见事见细节,是强化基层监督、提高全覆盖有效性的关键。在这个思路的引领下,我市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积极引导基层监督“四个转变”,牢牢把握监督主动权: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将监督的重点不仅仅放在“查错纠偏”上,更侧重于行为发生前的预防和行为过程中的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围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充分发挥集成作战合力,主动出击、精准发力,把监督真正打到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痛点”上;变静态监督为动态监督,深入暗访检查、摸排问题线索,建立电子廉政档案,由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进行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变临时监督为常态监督,牢固树立“眼中有监督,监督就无处不在”的理念,真正形成“干部就要接受监督、有问题就要受到处理”的态势和氛围。

建立健全基层监督体系、打通监察监督“最后一公里”任重道远。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今后市纪委监委还将持续增强基层监督实效,切实做到监督常在、形成常态,一步一个脚印把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落实到基层,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记者 杨寿清 田莹)